螺絲釘

有時候很泄氣,工作時間最長,留在辦公室最久的那個人,往往被認為是最佳員工。

教科書說工作時間不在乎天長地久,效率才最可貴。這樣的論調,只適合在西方世界和講堂,是一些心虛的懶人用來安慰自己的謬論。

參加效率激勵講座回來的人努力提高效率,一個星期過后,工作量反而增加。上司用時間來給你打分數,你稍微有一兩分鐘喘氣的時間,新任務立刻從天而降。

我們東方人篤信能者多勞,勤奮,是工作的最高道德指標,沒有人敢去挑戰的一個美德。有一點小聰明的人,用妙方提高了工作效率,換來的是在背后被人批為狡猾。

我們現在的工作模式從工業革命那里延續而來,注重的是工作全面流程制度化,人被嵌入機器和機器之間,久而久之我們變成了一枚螺絲。

這些完全依據流程來工作的方式也有好處:這枚螺絲該休息的時候就該休息,不該做的事,就不能做。西方人遵守這個原則,我的朋友在歐洲當主管,有一天他要求下屬幫忙做額外的緊急工作,第二天就收到下屬的請假信,醫生白紙黑字的寫:工作壓力,須在家休息。

我們東方人,本著能者多勞的精神,將這個模式加鹽加醋。日本人最聰明,他們精益求精,發明了品質管理,其結果是螺絲釘工作之后,還要開個“After 5”的小組會議,討論要如何改進流程。

在原本的工作流程之外套上另一個一系列的“改善流程”,永無止境的一個循環,這是打工一族的悲哀,到了最后,服務和產品的品質越見精致,代價是工作者的生活品質日漸被剝奪。

來到了資訊革命年代,我們打開電腦,駁上網路,可以看到推翻工業革命的微弱的曙光嗎?

(Aug 09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