鄰居的耳朵

剛剛搬來新居,就被邀參加一個居民聚會,在城市里冷漠慣了,住隔壁的通常是“一個單身女人”、“常常吵架的夫妻”或是“愛投訴的安娣”,就從來不是“鄰居”。

從小鎮出來的人,一提起鄰居,就有親切的感覺。雖然鄰居多是有太多交頭接耳的秘密,關于你們家的秘密,他們打開了你的門縫,半公開的靜觀看你家的喜事哀事,掌握了你家里人的關系和互動,察覺到有不對勁的爭執,就立刻破門而入,充當調解人,男人拉男主人去kopi店喝咖啡消氣解悶,女人在廚房聽女主人哭哭啼啼的數落老公。喧鬧聲忽然間沉默了,一會兒廚房升起了炊煙,男人回到家,就坐下來扒著香噴噴的一頓晚飯,好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過。

我們住的這個新式花園區,像所有的花園屋一樣,都是劃地自限、各自為政的小天地。原來的意思是要阻小偷于門外,卻一并的把全世界都阻擋在外。

于是鄰居的概念起了根本的改變,門子串不起來了。開始會覺得這是文明的一個大躍進,我們開始有了隱私,鄰居互相尊重彼此的Privacy。可是另一方面,就覺得有方面是不對了,隱約覺得我們得到了隱私,卻不得不把“遠親不如近鄰”的這句話給關起來。我們失去的,是一個社群,一個可以彼此守望相助的好鄰居。

當我收到聚會邀請卡的時候,心里浮現的是這些對老好鄰居的回憶。我很慶幸我們的居民社區委員會的成員很有組織能力。我們到場的人每個人站起來介紹自己,哪一條路,哪一號,其中不少以很幽默的方式來自我介紹,讓氣氛變得很和諧。

我看到的不再是那個單身女子,她是朱迪;不再是常常吵架的夫妻,他們是Mr.and Mrs. Johnson;不再是愛投訴的安娣,她是很在乎生活細節品味的Kak Nor。

我搬進了新家,也一舉搬進了一個社區。

(Jul 09)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