巫啟賢《好經典》

巫启贤 幾乎是一個月一張向前朝女歌手致敬的口水歌。所謂的經典,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,雖然從方炯鑌,蕭敬騰的選曲來說,經典的定義,是可以拿來參加歌唱賽的舊歌,旋律一聽就雞皮疙瘩的懷舊感覺,所以我自己的解釋與其說“經典”,不如說是“參賽范本”可能更加適合,聽起來可能會比較功利主義,可是就會少了感性訴求。

說了這么多,這個月,加入“經典重唱”的是我們的巫啟賢大哥,這個在各大電視歌唱大賽出名毒舌的評審,這次下海自己來示范如何唱經典,先不論成績如何,勇氣,真的可嘉!人家口水歌出身的黃小琥批評人多,新專輯也不敢再作馮婦,免得唱得不盡人意,招來不必要的指責,以后各大歌唱大賽就沒有辦法德高望重了。

我是在顧左右而言他嗎?我們不是說巫啟賢的嗎?真為難,我第一個感覺是,巫啟賢太咬牙切齒了。

這些美好的經典,都說了,有懷舊有回憶的感性成分在里面,我們聽了這么多年以后,所有的激情都應該有了比較好的處理,變得雖有牽扯卻比較不所以然,那才是“經過歲月洗禮過的情緒”。可是巫啟賢的《好經典》,幾乎每一首,都是比原唱的還要激情澎湃,我們的回憶才剛剛開始,就被他大大聲的嚇走了。

非常意外的,所有的經典我比較接受的,是“太傻”。像是一個中年男子的一聲聲詠嘆,以前是自責的太傻,現在是苦笑的太傻。我覺得,巫啟賢的這個《好經典》所應該要有的情緒就是這樣。這樣說的話,其他的歌,是不是應該要重唱呢?

Mar 10

楊丞琳《雨愛》

杨丞琳雨爱 楊丞琳的《半熟宣言》宣布了她的音樂方向,一心要做個有個性的歌手,可以龐克可以另類可以甜心搖滾。原本的“口愛”形象你已經忘了曾經一度是楊丞琳的殺手锏,看著她的最新《雨愛》的cover,一臉成熟的半張朱唇,微棕曲卷的的長發有珍珠閃閃,性感的意圖很明顯,從口愛到性感,楊丞琳非常清楚自己走的那一條路。

新專輯的音樂快慢摻半,快版的是譯曲,慢板的是原創,這已經不是什么值得去說的現象了,你要擔心中文歌壇獨沽一味的悲情,已經變得被逼要去接受的一個事實了。所以就“選”曲來說,快板的譯曲,非常貼切,把楊丞琳要的活潑都給呈現出來,和小豬合唱的“In Your Eyes”很和諧,一聽就知道成功的韓曲改造,“青春斗”,“調皮的愛神”,“要我的命”和“新流感”,彷如度身訂造,西洋歌壇原來還有不少楊丞琳的原型。

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之前那張的英倫搖滾風,《雨愛》還是甜了一點。

至于原創的,我覺得“雨愛”和“絕對達令”還不錯,其他的,我還是以不偏不倚的態度來解讀,聽了后:哦!去卡拉Ok如果有的話,可以點來唱唱。唱不好,跳過就好了。

Mar 10

林俊杰《100天》

林俊杰100 林俊杰來到第七張專輯忽然間變得保守起來了。人在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和未來,就會退到一個安全的堡壘去守著,林俊杰到底面對著哪一方面的不確定?那倒是一個有趣的話題。

《100天》做得小心翼翼的,一面倒的向抒情歌靠攏,我記得寫他上一張的時候,說“期待他接下來有更豐富的快板歌”,結果很明顯的,我的期待和他要去的方向,完全是南轅北轍,沒有交接。

聽著聽著,有一半以上的歌會讓你搞不清楚你聽著的是哪一首舊歌,要命的是,你說不出歌名來。新舊的慢歌都一樣讓人覺得模糊,拿不深刻的舊歌來復制,是不是說明了江郎才盡的一個事實?最讓人頭疼的是其中一首“背對背擁抱”,腦海里至少涌上3首他舊歌的旋律,這對林俊杰來說,是一個保守策略還是退步現象?

其實林俊杰已經開了一個嘻哈的頭,新專輯應該還會有一些豐富精彩的嘻哈音樂,聽完整張,只有“跟屁蟲”一首還有俐落的節奏,顯然林俊杰已經放棄了走了一半的音樂旅程?

就抒情歌而論,幸好在一片似曾相識的歌曲之間,我們還有一首“一個又一個”,爵士藍調的節奏,似乎是林俊杰以前比較少涉獵的領域,一下子,就突出來了。雖然你可以說有一點點駕著方大同的勢,可是林俊杰的《100天》因為有了這首歌,還是值得一聽的。

Mar 10

不期而遇

剛剛到清邁的時候,我們住在城墻外圍。這次旅行刻意不做功課,看到什么吃什么,見到什么玩什么。這樣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冒險,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重點旅游推介,沒有非去不可的圣地,只是被動的,純粹的,讓一個城市來擁抱自己。

一開始就有點后悔了:沒有什么特色,號稱泰國第二大城市,怎么那么的幽靜?就連風吹來,都顯得有氣無力,我和朋友面面相覷,只能說天氣好清爽呀,就詞窮了,心里面偷偷的在盤算乘火車回曼谷,那個吵雜但可親的曼谷。

清邁中心是一個四方城,周圍曾經是被城墻團團圍著,雖然大部分的城墻都已經倒下,可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還有城門。我們住的地方在地圖上看,是被壕溝隔絕在外,從表面的意義上看,難怪對清邁的感覺有隔閡, 我們是遺棄在城外的獨角獸。

我們朝著清邁的城門東前進,越是靠近,心里越是興奮,從城門走進城里,我彷如從冷酷異境,走入了世界末日。

我在清邁和村上春樹建筑的那個圍城不期而遇,午后的太陽暖暖的,風涼涼的,我看到我那被拉得長長的影子,

從第三天開始我們就住進城里,在城里閑逛,看到什么吃什么,把二手書店當成了圖書館,那圖書館的女孩,是城里的人還是城外來的?

我們租了輛摩哆車,呼呼的出城,城外有點混亂,過河,到對岸的美術館看畫,喝咖啡,看洋妞在河邊寫生,到山腳的動物園看熊貓,天黑了,回到城里,讀獨角獸頭骨的夢。

Mar 10

袁詠琳《Cindy Yen同名專輯》

袁詠琳Cindy 關于袁詠琳,有周杰倫撐腰,怎么熱不起來?是周杰倫效應減弱了,還是高估了周杰倫的魅力?

無論如何,聽眾的耳朵是清澈的,好聽不好聽,和周杰倫的加持完全沒有關系。

袁詠琳長得美,性感。從來性感的女歌手,在中文歌壇是很難生存的。加上花花公子形象的周杰倫來個合唱推薦,歌迷一定視此美眉乃勾引她們偶像的辣妹,很難愛屋及烏,袁詠琳一出道,就和這些歌迷劃清了界限,真失策!如果她不夠美,那就另當別論,這中間的拿捏,還真的是一門學問。

最大的問題還是歌曲本身。袁詠琳雖然有音樂底子,還制作全張專輯,可是會音樂并不代表就有創意。才華這樣東西,有時候是需要磨練才會發出亮眼的清光。我的感覺是,她創作的歌曲,全部很業余,一些版權出版公司的電腦充斥了這一類的業余Demo,我很難理解,這些作品是基于什么樣的理由被搬出來出版?

另外,她的唱腔,不知道是從身體的那個部位發出的聲音。感覺是歌聲壓在那里,然后滿溢了泄漏出來的就是歌聲了。

我還沒有見過準備功夫那么不充足的新人。希望周杰倫的加持純粹是商業的考量,并不是真心的推薦。

(Feb 10)

蔡淳佳《回到最初》

蔡淳佳 蔡淳佳的音樂是輕盈的,輕得你可以忽視,可是明明卻還縈繞在你的耳中,你絲毫沒有抗拒的意思。

恰如專輯名稱《回到最初》蔡淳佳的新片的確讓你回到聲音的最根本特質,柔順的,沒有心機耍酷,沒有復雜的編曲。你也許會覺得有點沉悶,可是聽歌也要選時間,不同的時間空間聽不一樣的音樂。在往舞會和上班的途中不能聽蔡淳佳,你會打道回府咎由自取。你應該在一個寧靜的晚上,有點倦意,播上這個專輯慢慢的醞釀睡意,這樣說,你別誤會,完全沒有字里行間的貶義。

“隱形紀念”是一首隱形的武器,聽起來沒什么,里面的轉音和收放,卻是很精彩的一個示范。只是《海角七號》早已退潮,再翻唱這首日本譯曲,好像還有一點過時。另一首同一個日本創作人的是“回家的路”,你可以說風格連貫,遠搭前一張的“陪你看日出”,一氣呵成的日本鄉謠三部曲。可是你也可以不置可否的說:哦,一聽就是蔡淳佳了。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。

這里蔡淳佳自己創作了有一半以上的歌曲,旋律還不錯呢,雖然還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,好聽卻記不起來。

一貫的不止是音樂風格,歌名更是重重疊疊的,讓人辨不清楚,曲目一看下來三首歌“回到最初”,“找回自己”和“我們的最初”,各自模糊了自己,實在是犯了辨識度的大忌。如果你說只是三首歌沒關系,再看下去,主打“回家的路”和最后一首“我的家”,又自己打自己了。

格局那么小,我們只好靜靜的聽她的歌聲,聽她輕盈的音樂。

(Feb 10)

Technorati Tags:

傷口隱隱作痛

新加坡是一個巨大的花園。從機場出來,靠近海濱的那段路旁,鋪著短而濃密,在尖叫的草皮,托著一叢叢青綠樹木,安分守己的生長著,偶爾有探出路來的枝椏,都很巧妙的避開了交通路牌。

一路上,的士司機聽著早上電臺的交通報告,沒有交通意外的事件,全島交通順暢,司機沒什么表情。車子上了一道高架橋,將近完工的拉斯維加斯酒店像三個大巨人,開著雙腳,微微彎腰的從高處溫柔的看著車子從它們的身軀繞過,“又是一個無風無浪的早上”,仿佛在跟我說。

司機說:“你們云頂搶先開張了。”兩個國家,分得很清楚,所有的人事物,都一概的分成你們的和我們的,一分開了,就有了立場,交流正式開始。沒有這樣的二分法,對話簡直沒有辦法進行。

接近市中心,我看到了一個殖民地時代的建筑物,蹲在高樓華廈之間,有點倔強帶點賭氣的火車站,看起來有點殘舊襤褸,周圍的雜草叢生,我忽然間呼吸到了一點歷史殘留下來的空氣,心里想這是一個好地方呢。這是什么車站?

司機說:“是你們的火車站呀。”恕我無知,我的立場立刻模糊了,怎么在市中心有馬來西亞的火車站?

原來從新山一路來的火車軌道躺著的寸土,一直到到丹戎巴葛總站,是我們國家擁有的土地。國家之間的臨界點在這個地方忽然間變得詭異,站在軌道上走,輕輕一跳,就跳到國外去了。

我想像,這條切過新加坡的曲折軌道,猶如一道縫補過的傷痕,蜿蜒的直達小島的心臟。這個時候,司機說:“你們的政府呀,這么多年來,從來就沒有去up-grade這個地方。”

我仿佛聽到這道傷口隱隱作痛在呻吟。

(Feb 10)

陳家凱《吶喊》

陳家凱 我不明白為什么談起陳家凱,就讓人不能不往后看,看他五年前的“飛行943”。我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,那首歌,恍如一個開了頭的精彩預告,卻沒有了下文,隨著時間的流逝,變成了一個懸念,長大了的少年懷念的是當時多愁善感的那些日子,“飛行943”連帶陳家凱變成了一個象征,一個模糊記憶背景,感情才是真的。

好多人滿心期待的聽《吶喊》,忽然間若有所失,就連專輯里收錄的這首“飛行943”也沒有了當年聽時的悸動,然后發現,哦!原來同樣重新收錄的那首“南緯的風北緯的雨”比較有感覺,年少時的記憶背叛了自己。

所以我們還是以新歌新歌手的角度來聽這張專輯,才不辜負口袋音樂制作群的一番苦心。

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說了,陳穎見是本地很棒的編曲人,這里我喜歡的兩首歌“復活谷”和“人造衛星”都是出自他的手筆。以前他的電音作品,還有點從頭轟到底的弊病(如張智成的“迷魂陣”),這次的“人造衛星”卻非常有層次,音樂聲軌一層一層的加,又一層層的剝落,很活的一首歌。

可是以制作的角度來看,制作人未免有點舉棋不定。開始的三首搖滾樂后,脫下皮革外套,穿上亮眼的美型男服飾唱下來的三首城市動感,緊接下來是阿弟的“忘了吧”和翻唱90年代k歌“戀人愛人離開我的人”,就是夾著拖鞋,穿著短褲,噼噼啪啪的逛夜市,尷尬得像晚餐座上坐著整夜的搖滾男,都會男和阿炳,有話不投機的窘境。

陳家凱歌聲不錯,溫故知新,覺得比柯有倫老成,比張宇年輕,以歌聲表現來說,無疑的,搖滾似乎比較適合他。

(FEB 10)

Technorati Tags:

方炯鑌《壞人情歌遺憾》

列印 如果一個在樂壇很有分量的歌手推出“口水歌”,像方大同最近的那張,顛覆了原曲的風格,是一個“再創作”。可是相對一個剛剛推出第一張創作專輯的新歌手來說,不到一年,就發表了一張口水歌集,那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。

方炯鑌的這張口水歌概念,無論選曲是那么的讓人“忽然想念”,心里面還是有點疑問,那種是不是“因為合約都簽了,唱片還是要出,就出一張沒有風險的口水歌集吧”,我希望其含義不是在暗示他的那張《壞人》是高風險的一張唱片。

這個專輯收錄的都是一些90年代紅極一時女唱將們的金曲。孫燕姿的、王菲的、許茹云的,好像還能在KTV不斷的在傳唱著,這么快就來懷念,賣點會不會有點太弱且無以為繼了?加上編曲大致和原曲相差不遠,方炯鑌唱得無疑是很有感覺,我們聽了幾次,就意興闌珊,新鮮感迅速褪去了。

阿鑌在youtube有幾個自彈自唱的口水歌,有梁靜茹的“可惜不是你”、江蕙的“落雨聲”,你聽的時候有震撼,因為這些我們聽過,但不至于街知巷聞的歌,被重新演繹,會給你出土文物般的驚喜。可是“天黑黑”、“遺憾”、“淚海”、“曖昧”這些歌流行到泛濫,要扭轉乾坤,還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
(Jan 10)

Technorati Tags:

林宥嘉《感官世界》

林宥嘉 把林宥嘉的首張專輯丟掉。《感官世界》才是林宥嘉勢如破竹的代表作。

我說勢如破竹,是真實的一個經驗。從第一首“關于我”到最后一首“感同身受”聽歌的情緒越來越high,雖然中間夾著一些慢歌,超慢的歌,我得先警告,可是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疲勞沉悶。我想,林宥嘉那非常有彈性的歌唱才華該記一大功,什么風格都有,可是每一首,都能自成一格,都能成為代表作。

我有沒有夸張了一些?可是即使是這樣,《感官世界》肯定是我09年最后一張最棒的專輯。

除了曲風很豐富,除了林宥嘉唱得好,歌詞也是非常的感動。“耳朵”有近期來寫得最美的個詞:“太親密的關系像不像海底,看著溫柔的草美麗的魚”;主打“說謊”有一個很動人的故事,有那種“愛情真的就是這樣了,沒有什么大不了”的冷靜。

之前說專輯里超慢拍的歌是“飄”,有點像法國二人團體Air的lo-fi風格,你要慢慢聽,聽得出來那些冷冽的感覺嗎?“心酸”也是另外一首超慢的,和“飄”不一樣,那是比較悲情的搖滾,有點像蘇打綠的那種。這些風格在中文歌壇都是不常見的。

可是如果真正精彩的部分,是B-side,專輯后半部。林宥嘉在前面已經表演了Rock & Roll, Jazz, Lo-fi, Ballad,后面就專門為他而設的一個搖滾區。臺灣歌壇近年來頻頻向搖滾樂獻媚,在林宥嘉這里,你看到了一個成熟的發展,我原本以為他們乏善可陳了,可是這幾個月里,從A-mei的《阿密特》,到蘇打綠的《夏。狂熱》到林宥嘉的《感官世界》,看到了一點蓬勃的生氣,說是絕處逢生,也不為過。

(Jan 10)

Technorati Tags:

蔡旻佑《寂寞.好了》

蔡旻佑寂寞 第一首歌“發光的簡訊”一播,像極了許美靜的“城里的月光”。樂壇近來有向90年代女星致敬的趨向,難免會讓人無心對照,其實只有開始像而已。可是另外一首“Hey!”,就比較難洗脫罪名。編曲和旋律,活脫脫的就是Chris Brown幾年前的那首金曲,蔡旻佑唱到最后,就只差那幾聲“with you, with you, with you, with you”沒有照著唱,可是聽的人,很自然的會替他接下去唱,原來沒有,才知道不是首改編歌。曲是他蔡旻佑,Chris Brown被蒸發了。

和以前全盤創作不一樣,蔡旻佑在創作上只貢獻了半張《寂寞,好了》,是不是太倉促了,來不及寫歌也有可能,要趕在服兵役之前出碟,這次曲風明顯的比較k,可是k歌往往熱了一陣,很快就退潮,要歌迷用來慢慢煮慢慢蒸它兩年,恐怕很快就煮爛煮糊了。

我一向欣賞蔡旻佑,他的創作雖然沒有破天荒的表現,可是卻能夠掌握新生代的年輕動感,唱起歌來比很多人來得有節奏感,還可以駕馭流行很多年。

唱自己的歌舞話可說,即使這次唱別人的歌,還是可以聽到這些本質。主打“寂寞,好了”有彭學斌那些“錯不了的啦!”的感覺,瑪莎的“愛是對的”和麥克林的“我的寶貝”還是可以很搖滾很年輕。讓人失望的是“你看不到的天空”和“走”,對一個創作歌手來說,要唱這兩首歌很明顯“業余”和“初級”的歌,好像還有點委屈。

蔡旻佑應該把他上個專輯的那首“我回來了”存起來,兩年后服完兵役,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唱起來,氣勢是有的,只是兩年后樂壇變得怎么樣了,那是誰也不敢說的了。

(Jan 10)

Technorati Tags:

我說的其實是…

關于馬拉松,我說的其實是….只有一句:究竟什么時候才跑得完!

連村上春樹,用了一本書來講跑步和馬拉松,也忍不住承認,跑步的時候,是很難在想一些什么的。

最近參加了一個短程馬拉松,起了一大早到了現場,多達千人的參賽者,把還是一片黑暗的清晨搞得沸沸騰騰,像是一群外太空生物,在不對的時間墜落在地球。

本來對賽事也不置可否的我,忽然間被熱鬧的場面激發起了戰斗力,心里默默的鼓勵自己:盡力的跑,可能還可以奪得可以讓我驕傲的名次。

可是那當然是天方夜譚,來參加的,個個都是跑慣馬拉松的,單單看人家怎樣虎虎生威的熱身,就知道是吃過“早”粥了。

我一開始跑的時候,還蠻快樂的。快樂是因為大家同一時間出發,像一團濃縮的意志力,從起點一觸即發,鬧哄哄的向著同一個地方前進。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孤單了,感覺被社會遺棄了,來參加馬拉松吧,起點的一呼百應,會讓你在那一瞬間,重回人間的懷抱,重拾蕓蕓眾生擠在一起的那種溫暖。

可是跑了沒有多久,你發現所有的人的目的只有一個:彼此制造距離。距離越長,勝算越大,最怕有人從后面靠近了我。如果是自己超越了誰,能狠心的把他們拋多遠就多遠。馬拉松賽,就是這樣的一個事實:距離!

在人與人之間,是距離,完成了成就。

這個聽起來好像很酷的一個人生思考結論,你以為是我在跑著馬拉松的時候靈光一現,就有所頓悟嗎?不是的,所有的思考和靈感和對生命的認知,都是在跑步以后思前想后,患得患失中的狀況中才能體會的。

都跟你說了,跑著的時候,就只有一句:天啊!究竟什么時候才跑得完?

(Jan 10)

潘裕文《夢.想.家.》

潘裕文夢 上一次的EP評價和買氣應該還不錯,潘裕文可以有一張專輯了。

很理所當然的,潘裕文的夢想,是“夏雨詩”,“心里的獅子”這樣的清流。我不知道這樣說有沒有把“清流”兩個字拿來濫用了,可是有時候你不能夠老是說“平平淡淡的”,“清流”大概就是一個比較好聽的說法。

我是覺得即使潘裕文有一把可以很高昂的聲音,儼如信哲派的入門高徒,也沒有必要非清流不可。“最想做的事”、“幸福的時光”、“要走了”、“幫你記得”這幾首歌模糊不清,播任何一首,都可以當成是同一首歌。這樣的話,我情愿要EP,不是嗎?而潘裕文因為太過在意表現,每首歌唱的小心翼翼、拖拖拉拉的,星光的訓練,給錯了新歌手方向嗎?

于是我把注意力放在比較不一樣風格的“沒有人是傻瓜”和“熱血加滿”這兩首輕快的歌曲上。潘裕文不再刻意高昂,讓人忽然如釋重擔,雖然歌曲有點幼齒,可是卻是在你將要失去耐性之前的一劑定心藥。

(Dec 09)

Technorati Tags:

陳奕迅《上五樓的快活》

陳奕迅5 蘇打綠的幕后功臣林暐哲為他們打造了四季,忙碌的他也給了陳奕迅五樓的快活。

可以聽得出來,陳奕迅唱得很快樂。音樂的風格很豐富,live的感覺濃厚,和他的前廣東專輯H3M有相呼應的微妙關系。

幕后的詞曲人很有看頭,吳青峰寫了兩首,蔡健雅來一首,范曉萱也有一首,林嘉欣也填了一首英文詞。我還能挑剔嗎?

不說我,我的朋友聽后,在面子書內疚的感嘆說:“沒有感覺”,甚至懷疑自己不在狀況里面,決定心情好好的時候多聽幾次,結果還是百思不得其解的:“沒感覺”。其他朋友開始留言,大家也很小心的答,怕自己是不是聽漏了什么,閃爍其辭的說:“比較喜歡他的廣東專輯。”

我也覺得納悶,怎樣看這都是一張有分量的唱片,尤其是第一次播的時候,每一首的音樂編排都會讓人豎起耳朵認真的聽。可是沒多久,就累了。我懷疑是不是我們對陳奕迅的唱法都疲憊了?我們是不是在他非常隨性的哼唱里,聽到了隨便?

這是我連續聽了《H3M》和《上五樓的快活》之后,都還在想的一件事。我聽著“床頭燈”,覺得可以一聽再聽,這個“好聽”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在這首歌他比較低調的處理歌聲,讓音樂來領導自己?還有,就像“沙龍”,“給你”一樣叫我驚喜,我可以確認的是,陳奕迅真的可以寫很好聽的歌曲給自己快活了。

(Dec 09)

Technorati Tags:

蘇打綠《夏/狂熱》

蘇打綠夏 一個季節過去了,蘇打綠真的就出版了全新的專輯來紀念剛剛過去那夏天的狂熱。

短短的4個月,比季節的交替來得更準時,《春。日光》轉眼就《夏/狂熱》。

我寫得多么像宣傳詞。可是那么有概念有理想的樂團,怎么會不讓人忽然為他們背起書來?

一年里過4個季節,出4張專輯,容納4種情緒,還要奔走4個城市?如果蘇打綠真的做到了,吳青峰你就是我永遠的偶像。(忽而今夏,已經是半個永遠的偶像了。)

我不知道春天的出發點是不是如他們的宣傳說的“臺東溫暖民謠“,我聽到的更像是北歐的春天,Sigur Ros冷冽的暖意。夏天狂熱,是英國。不純然是想象的英國,整張專輯是跑到當地去錄制的。曲風是狂烈的英式搖滾,如“蟬想”是濃濃的Radiohead,聽起來疑是向“Creep”這首歌致敬的中文夏日版。

蘇打綠真的就狂熱起來,轉換前后兩張CD,就嗅出春夏不一樣的情緒。蘇打綠敢敢下賭注act god主宰四季,不是得個講字,而是用樂器和歌聲,旋律和歌詞來詮釋季節,春或夏,做得同樣閃亮。

一如季節,夏天的熱情和不掩飾,讓這一張新專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。春天比較曖昧,嚇怕了不少蘇打綠的歌迷,幸好夏天扳回一筆。我喜歡的除了有“蟬想”還有“包圍”那段幾乎2分鐘長的前奏;“彼得與狼”吳青峰模擬狼的狂嚎;“月娘”冰涼如夏夜的清爽,還有“掌聲落下”的性愛視訊畫面。

因為蘇打綠,我開始期待秋天了,雖然這里四季如夏。

(Dec 09)

Technorati Tags: